南京市白下区常府街附近,有一个冠以美丽名字的社区,叫九莲塘。问起当地的老百姓,这一带谁的“知名度”最高,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是“海虹”。如果再问海虹是哪家的,他们都会说是自家的。如果你还想听听关于海虹的故事,那么,他们就会和你说上一天一夜海虹的好。
自从有了她
百姓越过越舒坦
王海虹2000年转业至公安12年,始终职守在自己的社区,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,可家住九莲塘88岁的李家宽老人认为:社区缺了她可不行。
李家宽老人在生活上原本有保姆照顾,后因房产问题,保姆被其4个子女赶走,老人一人孤苦无依,子女对其不闻不问,王海虹得知后,经常上门嘘寒送暖,像女儿一样照顾着他。一次李大爷只是在电话中随口念叨:“牙齿不太好,想吃面食。”当天下午,王海虹便拎着绿柳居刚出笼的菜包子上门,老人感动不已。王海虹为群众做得好事很多,像为居民调解纠纷、送迷路的老人回家等都是家常便饭。曾有人不解地问她:“你没日没夜地为老百姓服务,图个啥?”王海虹笑着说:“啥也不图,就觉得为群众办完一件事,心里舒坦。”
海虹接管社区以来,心里最惦记的是社区里几位生活困难的鳏寡老人。每天下社区,她都要到老人家里转转,发现老人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,及时帮着解决。家住九莲塘18号的张如英老人今年83岁了,膝下没有儿女,老伴早年去世,但却整天神清气爽。别人问她:“大妈,您的面色咋这么好啊?”她会乐呵呵地说:“自从有了海虹,我就又觉得日子越来越好了。能不舒心吗!”
逢年过节,对于独身老人来说是最落寞的。越是在这个时候,海虹心里越是牵挂他们,久而久之,一到过年,儿子就会问海虹:“妈妈,你今年年夜饭还不在家里吃吗?”看着儿子乞盼的目光,海虹心里虽然酸酸的,但她却总是坚定地说:“妈妈也想和你在一起,但是如果妈妈不到那些爷爷奶奶家里去,他们就得一个人过年,你说她们心里得多难过啊!”时间一长,家里人也就习惯了没有海虹的节日了。
经历12载社区风霜雪雨的考验,王海虹犹如迎风傲立的梅花,在马府街社区内默默绽放、香溢社区。
因为有了她
小区越来越安定
王海虹脱下“海军蓝”走入警营,成为洪武路派出所马府街社区的民警,年复一年、日复一日的走家入户,遇到每一位居民都会主动打声招呼,渐渐地社区里的男女老少远远地见到她也会报以微笑相迎。时间长了,身材挺拔高挑,为人温和有礼,做事勤勉谨慎的王海虹也就成了社区中一道绚丽的风景。
太平南路255号居民大院,紧靠街面,由于一直没有物业管理,经常有外人在院内停留,存在治安隐患。于是,王海虹挨家挨户地宣传封闭小区的好处,刚开始老百姓认为自家穷不怕偷。她一次次地上门,群众工作做通后,资金就成了最大的难题。王海虹找到产权单位领导,要掏钱的事,谁都不愿意表态,王海虹一遍遍登门,终于感动那位领导,在单位的帮助下,将大院封闭起来修缮了大门、门卫室。6个年头过去,这里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。
在王海虹看来,社区民警是派出所的流动窗口,理当将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。那年9月底,八一医院军人余某的女儿因学习问题离家出走一夜未归,其妻作为部队医生正在国外执行维和任务。余某着急地找到王海虹寻求帮助,王海虹带着他将女儿平时交往人员的地址和经常活动场所跑了个遍,还是没有任何消息。王海虹静下心来,认真梳理余某女儿交往人员关系,一个叫“雷鸣”的人出现在眼前,这个人是王海虹社区里的重点人口,因盗窃已被学校开除,和余某女儿年龄相仿且交往过密。王海虹立即赶到雷鸣家。耐心做工作,打消其顾虑,雷鸣说出余某女儿的确切去处。
当马府街社区群众生活在安定、幸福、和谐的环境之中,沉浸在温馨、惬意、舒适的氛围之时,他们不会忘记王海虹的辛勤和汗水,更不会忽略王海虹的苦累与贡献。
她是社区最俏
最炫的那抹虹
海虹外表是典型的东方女性,漂亮温柔,但和她接触过的人却会这样评价她:这个女警不简单!九莲塘是个老小区,房屋出租户多,人员流动性大,治安管理难度也很大。然而,海虹在工作中面对刁蛮的不法之徒时,却始终呈现出一种异于一般女性的刚毅和果敢。一天夜间,海虹在治安巡查到一私房出租户家中,门一推,屋子里面乌烟瘴气,酒味熏人,男男女女住了满屋子,随即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身份核查。对方看是一女警带头,就出言不逊,拒不接受核查,同行的协管员见此情景,就悄悄地跟她讲:“喊所里人来支援吧。”这时,海虹突然双眉怒竖,声如洪钟:“喊什么喊,我就是要看看他们是什么来头,不把身份证掏出来今天谁都不要走!”对方一下子懵了,乖乖地把身份证件掏出来。事后,同事们问海虹,当时就一点没发怵吗,海虹说:“我始终坚信邪不压正。”
不管是在同事,还是老百姓心中,海虹的名字始终是和九莲塘连在一起的,大家都习惯叫她“九莲塘的王海虹”。是的,她是九莲塘最俏、最炫的那抹虹,也是九莲塘老百姓心中最疼、最爱的“平安天使”。
家住白下路171号的少儿张松,父亲早年因罪获刑10年,母亲后改嫁他人,常年独自生活,小学四年级时曾经一度辍学。王海虹得知情况后,找到马府街小学阐述了小松的实际困难,学校领导当即表示免收一切费用。之后,她又通过工作为小松办理了低保。今年开春后,王海虹发现张松,不像以前那样放学和周末就到自家找儿子一起做功课了,老师也反映他最近上课老是没精打采。一天中午,王海虹在一家游戏机室里找到了玩得满头大汗的小松,没有多说,只是询问了小松爱玩的游戏名字,承诺在自家的电脑上安装这款游戏,他在完成功课的前提下,周末可以玩两个小时。张松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。一段时间后,小松却再也不碰那款游戏,反而捣鼓起了画图。明年,张松就要升初中,王海虹问起他想进哪所中学时,小松说一中、三中不错,王海虹告诉他这两所学校分高,不容易进。小松回答:“我知道,但我有信心。”王海虹欣慰地笑了。
“作为社区民警,虽然权力有限,但我一定尽心尽职,履行好党赋予的职责,为人民用好权。”1966年7月出生、1988年6月入党的王海虹,在分局举办的“向党说句心里话”活动中,袒露了心声。
社区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,王海虹平均每周在社区工作时间30小时以上,入户走访率保持在100%。她还针对不同居民的工作、生活特点,采取自创的“退休居民上午谈、上班居民晚间访、流动居民假日询、租房居民电话追”的“错时走访群众工作法”,拓宽走访群众的范围,也为自己工作开拓更广阔的天地,马府街社区警务室已多次被评为优秀警务室,王海虹也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公安局社区工作能手、情报信息能手、优秀公务员,多次嘉奖。2012年,她被省公安厅评为“全省春风行动先进个人”。(记者 达佶 通讯员 沈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