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已至
对于浦口人来说
吃一些时令野菜
用舌尖感受春天气息
也是打开春天的方式之一
阳春三月
可以占据浦口人大半的饭桌
堪称一场舌尖上的盛宴
赶紧跟着小编看一看
这些春天的“味道”
你都吃过几样吧!
春寒料峭之时,别的野菜还未见踪影,荠菜就已经生长于田野山头了。早春的浦口菜场里,都能看到荠菜的身影,野生的荠菜味道更为浓烈,人工养殖的更为粗壮。通体翠绿,叶子鲜嫩,特有的蔬菜醇香是让人迷恋它的原因之一。浦口人最爱是荠菜大馄饨和荠菜春卷。
一碗荠菜大馄饨,荠菜特殊的鲜味融入肉糜,去了青草气,又能解肉馅的腻,伴着汤汤水水一起下肚,像是抢先尝到了春天的滋味。
不过小编要告诉你,吃荠菜要趁早,因为它开花后就老了哦!
关于马兰头最初的认知,是小时候和小伙伴们跳橡皮筋时唱的儿歌《马兰开花二十一》:“小皮球,圆又圆,马兰开花二十一,二五六,二五七,二八二九三十一……”
唱着“马兰头”的日子一去不复返,但是浦口人春日的餐桌上必定有它。
经过了一个寒冬的洗礼,马兰头在乡间的田埂,或者路边潮湿的空地上冒出嫩绿的芽儿。
挑马兰头,要手拿一把小剪子,一手捋叶,一手将嫩梢剪下,剪下的菜梗要刚刚微红,太红的菜梗会柴硬。
浦口人吃马兰头,就是越简单越新鲜。最常见的吃法就是和豆腐干一起切成末凉拌,加些花生碎和麻油一拌,就是一道很好的下酒菜。
作为“野菜界的榴莲”,口味重是香椿头的标签之一。爱的人超爱吃,而不爱的人则怎么都耐不了这浓郁的气味。不过,无论好恶,当瞧到香椿的影子就意味着:春天来了呀!
香椿香味独特,馨香馥郁;而鸡蛋甘醇,中和了香椿过于强烈的浓郁滋味。二者同食,鲜而不腻,仿佛将春日一口吞入肚。
“雨前椿芽嫩如丝,雨后椿芽如木质。”吃香椿,定要赶早。一旦过了谷雨,香椿便嫩芽不复。
“资深吃货”汪曾祺先生在其作品中曾写过,“春天吃枸杞头,可以清火,如北方人吃苣荬菜一样。”枸杞头,就是枸杞在春天萌发的嫩尖,稍微有点清苦,但不至难以入口,有点像绿茶的感觉。
春日里,一定要吃一次枸杞头。不然《红楼梦》为什么让宝姐姐和湘云商量着要吃一个“油盐炒枸杞芽儿”来换换口味呢?
枸杞头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清炒,枸杞自然的苦味和微微的凉意,鲜绿清香,先苦后甘的滋味,别具一帜。
每年樱花盛开的时节,正是采摘枸杞头最好的时候。早了,嫩芽尚未萌出;晚了,枸杞新芽木化,这个道理跟香椿芽是一样的。
豌豆头,浦口人读作安豆头,概因其谐音“安”——寓意平平安安之意。豌豆是农家必种的蔬菜之一,随意地撒下些种子,过些日子,突然发现已经绿成了一片。
地道的豌豆头,是用手从豌豆上摘下来的,一朵又一朵碧绿粉嫩,嫩得能掐出水来。
炒时只需油盐两样,需将锅烧热,多加些油,然后将豌豆头极快地丢下锅,略炒几下就可出锅。满目翠色,满口清芬,略嚼几下就成了绿汁,一盘炒豌豆头只几筷子也就没了。
小时候,人们总在三片叶子的苜蓿头丛中寻找着“幸运四叶草”,不过四叶草是用来寻找好运的,至于苜蓿是用来吃的!苜蓿头,苏州人叫它“金花菜”,上海人称“草头”,而在浦口,叫着叫着就成了“母鸡头”。
春天,苜蓿猛长,人们就把其嫩头割下,作为时令蔬菜。色泽碧绿、味道甘甜的苜蓿头,可以连续吃几茬。
虽是野菜,可如今已经广泛在大棚种植,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苜蓿头,但只有春季的苜蓿头,才能真的吃出春天的味道。
在吃法上面,浦口人更喜欢淋入白酒直接清炒,从而激发出它独一无二的、最纯粹的香甜。张爱玲说,没有蒜的苋菜,实是无趣。同理,不喷白酒的苜蓿头,无聊至极。
小蒜头是个很神奇的植物,像是葱和蒜的混血儿,它还有个更洋气的名字——薤白。比起前几种青翠新鲜显山露水的野菜,小蒜头该是最低调的一种了。
春天萌发的时候,夹杂在草丛里的纤细叶片,一不小心就会被忽略,比起蒜的形象似乎也更接近葱。
唯一能证明身份的是略膨大的地下鳞茎,因此浦口人也叫它野蒜,整个春夏都是采收它们的好季节。小蒜头的气味辛辣,丝毫不逊色于大蒜,鳞茎用糖和盐腌制后,那就是糖蒜的味道,而且是越嚼越香。
菊花脑是“菊花”的一种,从它的学名不难看出与南京的不解之缘——种名“nanjingense”正是由“Nanjing”而来。“菊花脑”听起来有些吓人,其实也就是菊花叶。
所以说,菊花脑是真真切切地代表着南京味道的美食。这看起来与野菊花几乎别无二致的小植物,因为清爽剔透的口感而成为南京人餐桌上的至爱。
春夏时节初生的菊花脑嫩茎叶具有最佳口感,入夏之后则木质化得厉害,滋味也变得枯槁苦涩起来。
从初春到仲夏,饭桌上少不了的一直是那碗菊花脑鸡蛋汤。带着菊科植物特有的芳香,菊花脑的味道异常清灼凛冽而提神醒脑,翠绿叶片打入丝丝鸡蛋融成一碗金玉交错的汤,足够提神醒脑沁人心脾。
在浦口的二月蔬菜中,最著名的绿色美食就数芦蒿了。作为“春天最野的蔬菜”,芦蒿嫩茎叶可凉拌、炒食。根状茎可腌渍,清香鲜美,脆嫩爽口,营养丰富,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酸性洗涤纤维。
早在明朝,芦蒿便与笋同拌肉食之,最为美味,碧如玉针,嫩不须嚼。
江苏社区新网